北雄 !
正月十七,李破将鸿胪寺卿高表仁召到宫中,命他派人跟山南三国商定盟约的细节,同时令鸿胪寺的官员制定一套成熟的关于藩国分级定位的章程出来。
就像是大唐的各县,以人口,耕地等为准,有了上下之分,这是直接关乎县中官员品级的事情,不是小事。
而藩国亦将如此,按照藩国的人口,地理位置,政治经济军事等等因素,分出级别来,到时候各藩国人等来到大唐,就按照定好的规矩礼制来分别对待。
高表仁非常赞同此举,当世的人心中也没有外交平等的概念,事实也如此,山南三国的国主来了,也顶不上一个突厥王庭的使者重要,且从哪方面看来都无法相提并论。
在高表仁看来,如今这些小国来人还能得到陛下的接见,温言细语的说上几句,就已经沾点有辱国体的意思了。
也就是大唐立国未久,很多事情都还没有一定之规,于是便让陛下受累了,再过上些年,这些小国来人由鸿胪寺,顶天了到尚书省说话即可,还能什么事都劳烦陛下开口?
…………
见高表仁没有像孙伏加一样难搞,什么事都要说三道四一番,李破满意的接着道:“之外呢,等他们回去的时候,让户部,工部派人跟过去。
户部的人查一些他们的人口,粮食产出等事,为之后通商做一下准备,户部那些人也是的,没点进取之意,人都来长安多少时日了,他们竟然不知做点事情?
是觉得外事上跟他们无关吗?”
皇帝顺口埋怨起了户部,高表仁听也就听了,脸上露出些矜持的笑容,微微点着头看上去很赞同的样子,但嘴里却是一个字也不愿置喙。
户部尚书是苏亶苏元宰,武功苏氏的金算盘,历经多少朝代更迭,人家苏氏都把算盘子握的紧紧的,位置稳着呢。
以他渤海高氏现在的情形,是万万不可能主动上去招惹的。
而且他这里只要敢依着皇帝的话音说上一句半句户部的不对,传到苏元宰耳朵里,以后鸿胪寺的粮饷报备到户部,怕是就要受到诘难。
不会传到苏亶耳朵里?你骗傻子玩呢?传到了怎么办,他高表仁去登门谢罪?他这张老脸还要不要了?
没几个聪明人愿意跟户部打擂台,就像没几个人愿意去跟吏部掰扯一样,除了那些督查寺的御史是例外,他们就是吃这碗得罪人的饭的,不怕人打击报复,你越是找他们的麻烦,他们的名气反而越大。
看上去是不是和后来一些记者差不多?
稍微有了话缝他便说道:“详查藩国之政,以臣之见此实大善之举,历代皆不曾为之,只是藩国愿不愿应承?又以何由许之,还有待商榷。”
李破赞同的点了点头,“与外邦相盟之初最为重要,有些事情尽可以提出来商讨之后再行定夺,不用过于谨小慎微,尽可大胆一些。
省得日后厘定不清,也亦使蛮夷得寸进尺。
今时今日之局面,理由还不好寻找?既然为大唐臣妾,又要与大唐通商往来,清查其人口以及国中所有,不就是正当之举?不然商旅去到那里,却不能得利,还谈什么通商?
关于山南以及高地的物产,看来也要仔细查询一番,日后通商也能做到有的放失。
还有朕要绘制那边的山川地形,所以工部的人必须随行,离着太远,这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,就由你们鸿胪寺提请吧,去跟工部商量一下,再报给朕知即可。”
高表仁欣然接了这个任务,鸿胪寺这样的衙门,不怕任务重,就怕被闲置起来,和尚书省那边打交道越多,越能体现出鸿胪寺的权威。
“陛下,外邦来人渐多,鸿胪寺一直在招揽人才,之前也说过,长安书院以及海事学院都有人在学外邦之言。
去年时臣与盖祭酒商量过,几年下来,长安书院中的人才今年应该能用得到了,陛下您看是不是允他们入仕?还是以科考遴选?”
李破有些欣慰的笑了起来,忽忽数载,人才培养上终于有了点开花结果的模样,不光是鸿胪寺有意向从长安书院中招揽人才。
朝中各个衙门,军中各部,也都在盯着呢。
现在各处建立的书院显示出了些正规模样,其潜力和活力就不是国子监之类的机构能够比拟的了。
它和科举制度可以说是相辅相成,互相成就的关系。
只是现在才刚哪到哪,也就是长安书院建立的年头长些,比如说成都书院,去年的时候才刚刚建立起来,正在草创阶段徘回。
北方的洛阳书院,晋阳书院,以及山东琅琊书院,河北魏阳书院等,少的一年多些,多的也就两三个年头,都还不成规模。
南边的好一些,江陵书院是李靖在江陵任职时建立起来的,如今已经三年了,至于江都书院,丹阳书院等,也是年头还短,只不过江南的文人要比北边多很多,在教育资源上先天就占据了优势。
可话说回来了,各处建立书院是朝廷的意思,之前几乎是以诏令的形式来进行的,即便各处守臣很积极,但地方上的官吏认识不足也是有的。
加上科考也才开始了三四年,所以散布在各处的书院建设进程参差不齐,受到的重视程度也是有高有低。
换句话说,长安书院作为标杆,现在还没有起到太好的带头作用,主要原因就在于书院建立的年头太短,还无法培养出真正让人眼睛一亮,可以作为典范宣传一下,让大家都看到的人才。
…………
所以李破只是想了想,却还是摇头道:“再等个一两年吧,长安书院学制五载,当初选取生员的时候,又谁都不愿把人送进去,根基太过薄弱。
若是他们半道出师,未必能顶大用不说,那么多名师教出来的弟子,不堪重用也就罢了,若是庸碌者多,岂不坏了书院的名声?
培育人才不在一朝一夕,十年不算少,百年不为多。
到时人才有了,天下自然而然便能兴盛起来。
你们作为朝中重臣,莫要想那揠苗助长之事,眼光要放长远些,急功近利的可办不成什么大事。”
高表仁暗道了一声果然如此,表面上却做足了垂头听训的姿态,他提这么一嘴可不是真为了琢磨长安书院的学生。
就像皇帝所说,长安书院中的学生都是名师所授,如此看来算是占尽了便宜,一旦入仕,将来仕途之上必然要比旁人强上许多。
这不止是名师出高徒那么简单,而是一开始长安书院中招的那些教授们各个都是饱学之士,在文坛上有着显赫地位的人。
这些人入书院的目的大多都是为了避祸,重新入仕是早晚的事情,比如说颜相时,苏世长,欧阳询等人,那都是些伪唐余孽,跑到书院避风头去了。
待时机一到,你看一个个的不都又陆续有了官职吗?
之后估计长安书院就算兴盛起来,也很难再有这么多文坛大家入书院教授学生了。
他们教授出来的这几茬书院学生,在仕途上也就有了便利,师生和乡党差不多,都是官场派系中一个重要的联结方式。
老师占据高位,他们的学生自然也会水涨船高。
但话说回来了,这些学生还嫌稚嫩,并不算是很好的选择,此时提起此事,高表仁其实是另有所图。
“陛下雄才大略,不为眼前之利所惑,臣所不及也……”
马屁是张口就来,接下来才做为难状道:“可鸿胪寺政务渐多,四处出使,人手已是捉襟见肘。
既然陛下不愿书院之人过早入仕,那臣以为……不如在科考上设几个科目,也好为鸿胪寺招些人才,陛下您看此议如何?”
李破眨巴着眼睛看向高表仁,一下就琢磨过味来了,心里先就道了一声老狐狸。
当皇帝就是这么不容易,臣下们各个心有七窍,别看你是皇帝,可稍不留神就能把你转到坑里面。
天天跟这些世之人杰斗心眼,李破觉着自己的水平是蹭蹭的往上涨,如果当年那个南下的自己来到此时,他觉得照样能把那时的自己耍弄的团团转。
李破笑了起来,毫不犹豫的翻开账本给老高记了一笔,心说等这事缓缓,就让你个混账东西再到突厥去走一趟。
面上却不露分毫,琢磨着高表仁的建言,觉着还是很有道理的。
“科考是为朝廷选材之用,卿之所言甚合此意,可以去和李尚书商量一下,设下一二科目,选些专于外事的人才出来。
你们这些前辈们要耐心些,不要耽于门户之见,藏着掖着,要尽心培养一些后进之才出来,那才是前辈们该有的样子。”
高表仁没想到会这么顺利,皇帝就这么干脆的满口答应了下来,鸿胪寺这下算是在各寺之中拔了头筹。
这事要是办好了,鸿胪寺的兴旺几乎就在眼前,过上两三年,他高表仁也许就能琢磨一下宰相的位置了。
久久小说网